3分快3 - (中国)维基百科
3分快32023-01-31 16:05

3分快3

陕西:新场景、新服务 人性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1000多年前,诗人和音乐人都前往长安寻梦。今天,这里也是国人寻梦的地方!”陶醉在露天公益表演中的李先生这样说。华灯初上,西安大唐不夜城里大小不一的舞台上,艺术家们用生动的演绎和有趣的互动带着游客穿越古今,让人们真切感受从古代长安到现代西安,这片土地上流淌的文化。

  在陕西各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一系列服务新场景的涌现就是重要特色之一。2022年1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改革创新,倡导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陕西:新场景、新服务 人性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地下沉浸式怀旧场景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最后一百米”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近年来,走在铜川市的城区及乡村,人们会被书画公园、城市书房、文化大院等崭新的文化服务空间所吸引,会因“铜川有戏”“360°看铜川”“宏显大舞台”等走心的文化活动而驻足,会为“云端到指尖”“文化大餐自己点”“云游铜川”等便捷系统的数字化服务所叹服。2019年3月,铜川市成功迈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序列,全市呈现出示范区品质发展、均衡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局面,创新发展探索实践成功经验竞相涌现。

  “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站,是铜川宜君县按照全域公共文化服务区创新发展规划,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站,采取“社区+小区”服务模式,整合社区、小区优势资源,指导社区在做好经常性群众服务工作的同时,有效拓展和延伸服务功能。

  “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科学规划,统筹调度,将小区内‘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等相关组织机构有机融入‘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站,形成文化服务、文明实践、党群联系等综合服务合力。”宜君宜园社区的工作人员说。

  “‘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站,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虽然规模不一,却均具备阅览室、儿童驿站、棋牌室(传习室)、茶饮休闲区等服务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小区居民普遍存在的‘老少难’问题。”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服务站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百米”供给,实现了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

  用旅游新场景赋能公共文化服务

  在大唐不夜城,“不倒翁”轻语浅笑别具韵味,“李太白”斗酒诗百篇、敦煌飞天引人注目……作为西安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将唐代历史文化元素渗透在街区的每个角落,以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驻足。

  挖掘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外延,提升街区整体文化体验,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曲江新区新型公共文化街区,赋予街区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多重功能,实现空间美化、服务舒适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文商旅融合发展。

  易俗社文化街区以秦腔文化为特色。作为秦腔文化载体,秦腔戏台在一年时间里,共表演秦腔近500场。除了专业秦腔团体的秦腔公演外,易俗社文化街区更挖掘培育了一批西安本地民间秦腔自乐班,一年间,街区开展自乐班40余个及专场演出440余场,打造属于西安人的特色常态化惠民演出。

  “曲江将继续把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打造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点之一,因地制宜,在建设主体、空间标准、设施布局、功能设置等多方面创新实践,激发新空间文化活力,继续打造新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线上+线下” 文化惠民不减量

  “我坐在自家热炕上,拿着手机,就能看到咱们宝鸡当地的秦腔戏,这些演员可都是我的偶像。”家住宝鸡扶风县法门镇农林村的戏曲爱好者李贺林每天都关注着手机上的“云演出”。足不出户,一样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

  秦腔在西府大地流传较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宝鸡市戏曲剧院院长邰凯丰说:“虽然是线上演出,但从演员化装到舞美、灯光等,我们丝毫不敢懈怠,要让咱乡党们欣赏到水平不减的秦腔表演。”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2022年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采取小分队、流动舞台车以及线上直播演出等形式,推进文化惠民项目。

  从2022年10月20日以来,宝鸡各县、区组织线上直播200多场,舞蹈、戏曲、小品、儿童剧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累计100多万人次观看了线上直播演出。线上线下相结合,宝鸡各文化单位进社区、进乡村,确保文艺演出不断线、文化大餐不减量。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段军林表示,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项目,精心打造文化服务品牌,不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努力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优、精品生产能力强、城市文化美誉度高的西部文化强市。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成果与市民和游客享有的幸福生活密切结合。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除强调均衡发展、开放发展外,还要注重品质发展和融合发展。”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文/图)

《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开启 展现八闽千姿寻“福气”******

  中新网福州1月18日电 (海霞)漳浦火山岛、泉州聚宝街、福州闽江畔……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18日推出春节特别节目《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记录八闽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印记,在大年二十八这个传统的“纳福之日”慰藉乡情。

《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

  《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导演组18日受访表示,延续去年“福建新春欢喜夜”的风格,此次导演组没有选择以宏大的场景来铺陈叙事,继续以福建的山川大海为舞台。

  站在船政旧址和平潭海滨,宝石Gem的《山河图》就有了具体的样子,有龙腾出海浪滔天的气势;而三坊七巷软木画匠人的手,则赋予《苍兰诀》司命殿全新的生命力。

《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

  张颜齐骑单车穿行在福建的大街小巷,和歌手潘辰、马佳在孔明灯下认真地倾听:睡到自然醒、去想去的地方旅行、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些普通人的平凡心愿,全都被收录进节目《如愿》。

  没有绚烂耀眼的舞台灯光,《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在福建的街头巷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为观众寻找“福气”的所在。

《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

  在这里,“福气”可以是欧阳娜娜低沉浑厚的琴声,在海边与泉州惠安女身姿交汇;也可以是闽南本土音乐组合“Double明”在泉州聚宝街上边哼唱《世界第一等》边等待的一碗牛肉羹;还可以是南梦夏在黄昏时分从虚拟跳回现实,小橘灯的微光刚好点亮前行的路。

  总导演陈晟希望能通过这个特别节目,和大家一起抓住生活中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带来一点前进的力量。它是福建人看了会心一笑的日常,比如开场歌舞《福气来》里“开口唱歌”的碗糕;同时也是全国观众甚至全球华人一看就懂的幸福感,比如郁可唯那首《闹哄哄》里,在老照相馆拍全家福的男女老少。

  “无论南北,这场福建人倾注一身“福气值”的特别节目,你都可以在大年二十八大扫除换春联贴门神之后,拿来放松一刻或是惬意下饭。”陈晟说。

《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剧照。 海霞 摄

  从2022福建春晚,到沙县小吃“史上第一条广告”,再到去年毕业季特别节目《我的青春有片海》,陈晟表示,“福气夜”导演团队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让节目的表达更贴近年轻人。

  《山海福地·福气来——2023福建新春福气夜》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电局、福建省文旅厅、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联合出品,1月19日19:30东南卫视、海峡卫视首播,全网同步播出。(完)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3分快3地图